程序员裸辞卖房?第一批反内卷大厂员工是这样的
来源:fangchan20152023-03-3004832
导读从华为员工到房产经纪人,很难说哪一个对梁冠英才是“更好的选择”。但起码他的人生没有被标签束缚,而是按自己的想法勇敢向前走。
内卷、躺平,并不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专利。反内卷的真正含义可能不是放弃,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多选择的自由。
“职场焦虑”是当下年轻人的流行话题。28岁、985毕业、工作5年、华为离职,当这些标签集中在一个人身上,很容易让人误会这是一个“buff”叠满的职场博主。
可惜标签主人公成都链家经纪人梁冠英行动有点“超前”——他从华为离职是在10年前。除了没做自媒体,他的焦虑和当下年轻人并没有太大区别。
23岁,在华为做研发
梁冠英是陕西人,高中时是学霸,“本来想报上海交大,可惜考砸了只能去川大”。因为高考,他从上学到工作一直留在成都。
在四川大学,梁冠英读的是软件工程。2008年毕业后,进入华为海思做芯片研发管理。回过头来看,无论专业还是工作,梁冠英都踏准了风口。
然而梁冠英并没有按规划好的人生路线走。工作第5年他开始焦虑,并萌生出从华为离职的念头。“每个人都是螺丝钉”——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。
“那时候华为就有35岁门槛,我感觉自己这个岗位没什么核心竞争力”。虽然年纪轻轻就拿到30万年薪,但他还是感到害怕:“会不会年龄一大就把自己做没了”。
梁冠英并不是那种抗压能力不行的人。华为工作强度很大,入职第一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深圳总部,“每天最大愿望就是12点前下班”。这种状态下,梁冠英顺利通过了转正上岗。
“高效工作,快乐生活”一直是他的座右铭。通过提高效率,到第五年梁冠英已经能做到“一周只加两三天班”。并用更少的时间得到绩效A。对于工作他已经得心应手。
因此在外人看来,他的焦虑似乎没什么必要。但对梁冠英来说,从华为离开是主动思考后的选择。“你会的技术可能行业迭代就没用了,离开华为还能不能满足其他企业的需求?”这是梁冠英给自己提出的问题,去尝试其他行业是他给出的答案。
28岁,去链家卖房子
决定从华为离职,但梁冠英并没有想好要做什么。去做房产经纪人原因也很偶然:家里正在装修,感觉房地产未来会有发展。
偶然背后,梁冠英有自己的想法:他想找一份“年纪越大越轻松”的工作,同时在工作中培养通用型技能。房产经纪人符合这两个要求:积累的客户越多,今后做起来越轻松。
而且梁冠英也不是孤注一掷,他给自己设定了期限:如果一年还不能适应,就回原来的行业。就这样,梁冠英成了成都链家一名普通的经纪人。
从华为工程师到房产经纪人,这种身份转变并不容易。梁冠英可以不在意周围人的眼光,但不能没有家人的支持。好在他从小就比较独立,父母对他的选择虽然不理解,但依然给予了尊重。“还要特别感谢我爱人,我这个决定还是挺武断的”,从华为离职时,他们俩还没有结婚。
28岁,梁冠英开始“卖房子”。一个月只有1800底薪,还不够还房贷。身边大部分人都比自己年纪小,他必须放低姿态,和其他新人一样去适应和学习全新的工作。
985学历和华为工作经验并不能直接带来成交。虽然每天都全力空看、跑盘,入职头2个月,梁冠英一直没有开单。
当时房产交易也不像现在这样线上化,有时需要去小区里做地推。梁冠英感到过尴尬,一度不太想去。后来他想开了:自己来这行不是混日子,既然自己是这个行业里比较靠谱的人,为什么不让客户来找我买房,这对他们不是更好吗?
到第3个月月底,梁冠英终于开了第一单并顺利转正。接下来他又开了两个大单,业绩一下子冲到大区前三。“我觉得是厚积薄发”,做经纪人前6个月,梁冠英瘦了整整30斤。也证明自己吃得了经纪人这碗饭。
37岁,仍然在路上
得到业绩,梁冠英也把公司奖项都拿了一遍。当时还没有“高学历经纪人”的说法,上台领奖时,梁冠英能听到下面有人打赌自己几个月会走。
事实证明这些人都猜错了,梁冠英一下子干了接近10年。过去像他这样的大学生经纪人是极少数,后来,他遇到过不少川大学弟学妹,还带过一个研究生。
梁冠英自己也在不断成长。经纪人这行“入门简单,但做深做透不容易”。“很多客户一开始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房子,但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,得根据这一点去挖掘,然后匹配房源”。想做到这一点,自己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。
在大学和华为培养出的学习能力以及抗压能力,对梁冠英做好经纪人其实有很大帮助。人生从来没有白走的路。
对于“高学历”,梁冠英也有自己的切身感受:“高学历本身可能不是那么重要,但学习能力很重要”。他自己招聘过一些好学校毕业的新人,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留下来。
“学历只代表一段时间的经历,我们更需要的是学历代表的某些高素质。人岗匹配很重要,也能降低试错成本”,这话由梁冠英来说很有说服力。
从华为员工到房产经纪人,很难说哪一个对梁冠英才是“更好的选择”。但起码他的人生没有被标签束缚,而是按自己的想法勇敢向前走。
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,我们难免会有对未来的焦虑和疑惑。能够治愈焦虑的,从来都不是某个职位或者某项技能。当你希望并敢于尝试,生活总会给予你答案。